一個家庭同時辦理二件喪事,或一年之內有重喪者,俗以為凶煞極重,所以就有了草人之喪,俗謂:「有一就有二,有二就有三,無三不成禮。」不幸重喪者,恐怕連續有三喪發生,用草紮一偶像,請道士在臉上畫下五官,並給予開光,穿著第二位過世者的衣服,或用畚箕放置,或裝入紙棺內,並供祭一碗飯及一枚鴨蛋,在重喪殯行列中,僱人捧持草人及供祭之物,行至本村莊以外,棄置於路上,以此權充三喪,藉以排除其發生之可能性。也有將紙棺帶至墓地,於靈柩進壙後,同時埋下,有些地區除了草人之外,另須用白雞及鴨各一隻,白雞用於敕符,鴨則用於押煞。
反 服
兒子死,無孫或幼孫,父母在堂,反為兒子之喪持服,即所謂白髮人送黑髮人。
奠儀與回禮
親朋依親疏與交情之程度,向喪家贈送物品或金錢,藉以向故人表示敬悼之意,此乃人之常情。
至於所贈物品或金錢,均為供作祭品之意,故謂之「香奠」。 喪家接受親友之弔賻,禮須答之,謂之「答紙」、「答紙禮」或「答紙銀份」。
喪家收進親友致贈之白包,對外卻要送出許多紅包,例如請來幫忙淨身、穿衣、化粧之外人,以及擇日師、地理師、點主官、銘旌官、司儀、禮生,與前來做功德法事之僧尼、道士、運棺土公、放水(放栓工人)、花車司機、陣頭負責人、雜役等均要給予大小不等的紅包。
喪家對於前來會葬弔祭者,則給予糖果一粒、一元硬幣一個及手帕一條。
外家、出嫁女婆家、媳婦娘家等祭畢,牲儀各攜回,喪家須贈紅包,金額多寡以牲儀之價值略加一、二為原則。
母喪昔時喪家須以死者之白布、紅布、藍布(黑布)各一贈後頭攜回,曰「轉祖裙」,供娘家留念。
做陰壽
父母已過世,而在其生日時為其慶祝生日,稱為做「陰壽」。可在奠禮前一晚或前一個小時舉行,也可在做法事或逝世後第一次生辰紀念日舉行。 討債子的處理: 十二歲以下夭折的幼子、或揮霍無度的敗家子,都稱為「討債子」。 討債子死亡時,因尚未成年,所以不能壽終正寢,故不搬舖,只能在房間內地上舖一草蓆,將其自床上移到地上,免其受抬眠床枷之苦,同時也不請道僧為其唸經,只備薄棺木請土公將其草草埋葬,沒有喪禮也不祭祀,如此他的靈魂才能轉世而不致成為孤魂野鬼。
冥婚
冥婚即活人和神主牌舉行結婚典禮。
舉行冥婚有二種情形:一種是相戀的情人,女方突然因故去世,男方基於情義將其迎娶回家,當做活人一樣的相待。
另一種是女孩自小即病逝,等女孩長到適婚年齡時會托夢給家人,要家人為其尋覓一歸宿,其家人只好想法為其尋找一位伴侶而舉行冥婚典禮,其儀式和活人完全一樣。 當家人接到女兒的報夢,則在路上放出亡女的庚帖(婚禮納聘,男女雙方互換開具姓名、年齡籍貫、三代之帖),而當有青年拾得後,在娶「活新娘」之前,即先娶「亡新娘」的「神主牌」和「紙身」(以紙糊成,約三尺高,內著桃紅色天鵝絨衣裙,外披白紗結婚禮服,足登褐色高跟皮鞋,雙手套上一對金質手環,手指掛了十幾只由親友致送的金戒指,臉上並經過化粧)。同日再娶了一位「活新娘」。因「亡新娘」由於訂親和結婚均在「活新娘」之先,所以在名義上「亡新娘」是元配夫人,而「活新娘」則成為續弦夫人。 神主牌是亡故的祖先或家人之魂所居住的地方,象徵其人格,故也可以嫁娶,神主牌是亡靈所依附的地方,所以不可以輕易毀損破壞。
化解「棺木煞」方法:可取「去邪除煞」的植物如柚葉,放於沐浴水中,給犯者沐浴,洗後自然清爽。 或以神廟的香灰、香腳,放於沐浴水中,給犯者沐浴。 或念觀音經、金鋼經解煞。 或收驚收煞、燒紙錢送煞亦可。葬儀,遵禮盡人子孝恩之餘,其間雖或難免迷信,惟為誇耀世家及繁榮子孫,無不竭盡財力而為之。在以前的鄉村封建社會里,民間對葬禮均隆而重之,極之普遍。而現代人則越來越少注重葬禮,趨向以簡單為主。茲概述閩南地區與潮汕地區喪祭習俗於下。
棺木煞
據傳,當一個人死了,其周圍必然出現昔日死去的陰人來迎接及聚會,特別是出殯時,陰氣最盛,如受沖犯,謂之「棺木煞」。如死者屬凶死枉死非正常死亡的,受沖犯更顯凶險。 有些人體質較弱,尤其體質屬陰的人,一踫上送殯隊伍,就沖犯上了,死者或過往亡魂,乘著陰氣盛,馬上附身而歸,跟著陰氣重的人回家了,同起同臥,依附在一起,於是,患者或頭痛欲裂,或忽冷忽熱,或失眠、陰夢連連,或生病,或昏迷不醒、不省人事,嚴重者,出殯者才下葬不久,他也死掉,跟著去了。 所以一提到「棺木煞」,有些人是挺害怕的。他們這些人,只要遠遠望到出殯隊伍,或聞到哀樂,離遠便繞道而行,深怕一遇上,就有禍事發生。
麻燈
喪用燈類統稱「麻燈」,有下列各種:
大門燈:圓型白地藍字,前後兩面書寫「大門」兩字,懸簷下大門正中。
柑燈:柑欖型白地藍字,男寫「鄉飲大賓」,女寫「孺人」, 懸大門燈兩側。出殯時,持行前面
孝燈:圓錐型白地藍字,前面寫「幾代大父(母)」,後面寫姓字。視死者代數,以白紅藍布及麻苧,摺其層數繞之。按,人死則多加一代算,由此無孫者書為三代,有孫者書為四代。此燈懸於柑燈之次。出殯時,隨行魂轎兩側。
紅燈:小型紅地無字,或稱「小孝紅燈」。出殯時,遺族各持其一。
富貴燈:小型,畫有紅色條,中寫「富貴春」三字,用於葬列後面及培墓。 麻燈因用竹托之,亦稱托燈。 又紅燈象徵求吉祥,藍燈在前,紅燈在後,取逢凶化吉之意。
帶孝
服喪之孝服如下:
麻:麻布,子女、兒媳、長孫用之。
苧:苧布,孫、甥、姪用之。
淺:淺布,曾孫及其同輩用之。
黃:黃布,玄孫及其同輩用之。
紅:紅布,直系玄孫之兒子用之。
喪事用紅係出自死者有五代子孫,含有引為榮譽之意。
白:白布,與死者同輩及外親用之。
略式者僅以白布附於衣上,正式者 穿白長衫戴白帽。
孝帽,大人戴「草箍」(喪布圈以蒿繩者),兒孩帶「荖包」(喪布疊摺帽狀者)。
孝鞋,男用草鞋,女於布鞋上縫喪布。
帶孝,由於孝之輕重,男分白藍青黃四色,用絨線摺縫小球佩之。男佩左腕,女結頭髮。待至「除靈」後依次換其顏色,則由「粗孝」換上「幼孝」,此為「換孝」。
用麻布條紮腕,至七旬換白布條,至百日「脫孝」,女兒嫁出者,則帶孝方式多以「手尾錢」寄以生家靈桌上,限於歸寧致祭時,始帶之。
喪禮花籃由來可以追溯到古代。最早期,花籃多用於慶典活動中,裝飾特定位置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人們開始在喪禮上使用花籃,作為傳遞安慰與哀悼的方式。這種做法不僅表達了對逝者的敬意和思念,也是家人與親友之間傳遞關愛的形式。
在台灣傳統社會中,喪禮送花的習俗受到宗教影響,人們相信逝者的靈魂會在世間徘徊,通過送花,可以表達對逝者的尊敬和哀悼,讓他們的靈魂安息。喪禮花籃所使用的花材通常象徵純潔、莊嚴和永恆,如百合花和菊花等。
這種傳統逐漸演變,成為現代喪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喪禮花籃的設計和製作也越來越精緻,成為家人和親友表達哀思的重要方式。成雙成對的喪禮花籃通常象徵著對逝者的尊重和敬意,也表達了雙重的哀思和關懷。習慣上一般都為訂成對的告別式花籃,能夠更好地傳達對逝者的哀悼之情。
如果您在尋找合適的喪禮花籃落款輓詞,可以考慮「雅楓花店」的專業服務。我們是一家專業的花店,能根據您的需求撰寫合適的輓詞。如果需要客製化的卡片內容,他們也能特別處理,將您的心意融入悼詞中。
「雅楓花店」提供24小時線上客服服務,只需加入我們的官方LINE:@a8352299,即可快速訂購花籃,商品送達後還會拍照回傳,讓您更加放心。我們的專業服務,為您提供優質的花禮,讓您表達真摯的敬意,如果對於喪禮花籃何時送不太清楚,也能馬上詢問。提供全國各縣市婚喪喜慶網路訂花,送花的服務(花籃,高架花籃,蘭花,花禮,罐頭塔,水果籃,花柱, 藝術花籃, 羅馬柱花籃, 盆栽)
虎尾鎮殯葬管理所惠來靜楓生命園區電話:05-6222026#地址632109雲林縣虎尾鎮惠來里惠來201號